欢迎访问beat365正版唯一网址
教师登录
学科建设 你的位置:首页学科建设
通信与信息系统国防特色学科简介
发表于 2020-08-31 | 12079次阅读 | 作者 | 来源

一、概述

     西南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包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三个本科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授权领域,并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进行无线电物理博士点进行联合招生培养。其中电子信息工程是国防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是四川省重点学科,物联网工程是“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

     自“通信与信息系统”国防特色学科获批以来,本学科以国家和四川省科技发展规划为指导,结合学科发展内在规律,充分利用学校地处绵阳科技城的地理优势,深入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及人才培养模式,以西部地区社会经济与国防科技发展、绵阳科技城建设以及军工合作单位需求为牵引,围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军用组网与交换”两个重点方向加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力度,构建较为完善的学科研究软硬件平台,努力培育国防科技创新研究群体。通过“信息与控制学科群”四川省“双一流”学科、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等的建设与推动,本学科在认知无线通信、网络信息处理、物联网技术、图像信号处理、通信电路设计等方向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科研牵引力,为推动和加快绵阳科技城的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和服务区域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技术及人才培养支撑。

二、学科名称、所属一级学科领域、涵盖学科重点、发展历史

2.1学科名称与涵盖学科重点

     通信与信息系统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依据《国防科工局关于国防特色学科体系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西南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属主干学科,重点建设“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军用组网与交换”两个学科重点。

2.2学科发展历史及现状

(1)发展历史

     西南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国防特色学科,始于1996年设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该专业于2001年被评为“四川省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被国防科工委批准为“国防重点专业”,2012年共建的四川长虹国家级本科教学实习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3年获批为四川省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一流专业”。本专业拥有《现代电子系统设计》1门国家精品课程,“电子与创新”系列课程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在巩固本科专业建设的同时,学科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2003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于2008年获得“四川省重点学科”,于2010年获得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11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16年通信与信息系统获得国防科工局“国防特色学科”。该学科于2017年获批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

(2)学科现状

     本学科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区域产学研合作的社会服务特色,积极为区域单位提供人才与技术服务,与多家行业单位构建了实习实践基地和联合实验室。学科拥有射频技术、智能终端、电子工程仿真、通信技术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形成了包括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等在内的6个学科科研平台。包括国家大学科技园、四川联通5G创新中心、北斗开放实验室、龙芯联合实验室、TI DSP联合实验室、EDA及FPGA系统实验室等在内的7个校内教学基地。包括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绵阳市分公司等在内的11个研究生教学校外实践基地。

     近五年来本科毕业生累计达到1700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累计达到300余人;出版专著3本、教材5本;近五年来向国防领域输送毕业生200多名,占总毕业生人数的11%。

     近五年先后承担科研项目130余项,到校经费累计2400余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国防科工局项目5项等。

三、学科科研和发展方向

     西南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主要围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和军用组网与交换两个学科方向,开展了学术研究和项目研发。

3.1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方向

     该方向人员结合绵阳及周边地区军工单位的技术优势,连续开展了包括对数宽限窄电路、频率捷变、动目标显示、脉冲编码雷达等项目研究。本方向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取得了包括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励、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国家发明专利等多项成果,这些成果被用于国防和民用通信产品开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应对海洋大背景杂波,研制了对数宽限窄电路,通过对数运放扩大动态范围,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此期间,还结合地空制导武器型号,参与了频率捷变及动目标显示的项目研究。上世纪九十年代,姚远程主持完成的《多参数捷变相位编码脉冲压缩收发系统》项目,获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还主持了《多参数捷变相位编码雷达自适应抗干扰技术》和《全相参双频频率捷变与MTD兼容》,均获部级成果鉴定。2000年以来,项目组的研究重点转向软件无线电,拟在建立基于智能认知的通信系统基础平台,包括基于中频采样的一体化数字接收机,具有多速率、多模式、多通道的宽带特性,主要技术点包括基于带通采样的模数转换,基于插值抽取的分数倍数率变换,高速位同步和载波同步、多调制模式的自适应解调、基于并行运算的FPGA实现技术等,研究项目包括:姚远程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软件无线电的中频数字化接收机技术研究》等,黄玉清、姚远程主持完成863项目《卫星信道网络测试技术与评估方法研究》,或省级成果鉴定。姚远程、秦明伟主持完成中电38所委托项目《宽带卫星通信终端调制解调器方案设计与仿真》,受到用户好评。

     上述研究中,项目组基于高速数字芯片,在并行运算、位同步、速率调整、调制模式识别等方面形成特色,组建研究团队,并为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研究方向,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毕业后均服务于国防工业。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还将基于FPGA的高速处理技术,用于高清、高帧率图像的在线实时处理,为高速风洞的姿态测量提供技术支撑,目前与中国空气动力技术与发展中心,共同申请高技术仪器项目,承接他们的招标合同。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基于微波模拟系统设计而展开的。在微带天线、频率综合器、调制器、混频器、耦合器、环形器、收发开关等方面,形成了研发能力,写作相关论文,并培养学生服务于军工单位。在此基础上,该方向逐渐把研究重点,转向集成电路方向,适应通信系统向高频段、大宽带、低功耗、固体化方向发展,发展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基于芯片技术,开展高频宽带频综、高频宽带功放、上下变频器等微波芯片研制。

3.2 军用组网与交换方向

     本研究方向面向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计算安全、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及遥测遥控等方向开展学术研究。该方向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重点项目、省级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重点科技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等多项项目,获得国际个人室内移动无线通信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在无线超宽带通信、光水下通信和红外无线计算机通信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和重要影响。在网络带宽测量、高速无线测控传输系统、无线信道模拟测试技术、全高清视频编解码、视频图像清晰化及嵌入式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上居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处于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并已形成一支科技创新的团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本学科方向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李幼平院士指导下,成立了流媒体实验室,开展了网络控制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将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网络信息论相结合,旨在解决网络传输资源不足时海量信息的智能管理以及Adhoc跨层组网优化和信道自适应问题,在网络信息智能处理、Adhoc自组织组网与信道认知方向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在网络信息智能处理方面,针对互联网络在带宽资源不足情况下的信息高效利用与智能管理问题,重点对网络测量、网络语义计算、网络海量信息控制与特征识别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参与完成了中国大陆地区互联网络直径的测量,提出了网络播存结构和基于语义标引的内容定位技术,为网络信息共享控制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先后获得了多项国家863(“第五媒体物理链路传输协议研究”、“具有语义标引的互补结构网络”、“多层网络数据语义分类与理解技术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信息的第二类网络”、“新一代广播网的语义计算与内容管理机制研究”、“互联网冗余流量的测量及其特性分析”)的资助。相关成果获得了两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促进了中国(绵阳)科技城三网融合试点建设。

     在Adhoc跨层组网与信道认知方面,针对节点易毁环境造成的无线网络节点稀疏问题,开展了抗毁无线自组织网络传输研究,提出了基于摆渡方法的多目标优化势场路由抗毁算法,实现了基于信道条件的节点存储转发和配置管理。针对Adhoc网络表驱动路由学习能力差的问题,开展了基于跨层技术的路由迭代学习研究,提出了表驱动跨层路由学习方法,增强了路由算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无线传输信道认知方面,针对无线信道的动态特征开展认知技术研究。采用模式识别技术,将离线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研究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快速认知方法,研制信道参数自适应可变的软件无线电收发技术,解决了无线测控网络的环境自适应问题,研究成果曾为“神州七号”载人飞船任务的圆满成功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该方向正在开展基于认知的Adhoc网络技术研究,重点对学习决策与跨层组网技术开展研究(不确定环境下认知无线电自治多跳网络分布式决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该方向获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得到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防科工局项目资助,相关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1项。

四、师资队伍情况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5人,副高职称教师18人,讲师及以下职称教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8人。拥有1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拥有1名”省突出贡献专家”,2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拥有1个国家级“电子技术与创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1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

五、2018年科研情况

5.1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2018年,本国防特色学科方向承担科研项目58余项,立项经费1580万元。其中,国防类科研项目近22项,立项经费780万元。

5.2 科研产出情况

     2018年,本国防特色学科领域发表相关研究论文42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3篇,获得授权专利5项。周颖玥博士的专利“基于分层的随机值冲击噪声去除方法和系统”转让,金额3万元。

版权所有 beat365正版唯一网址 - Apple App Store | 地址:西南科技大学东6B | 邮编:621000 | 蜀ICP备130120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