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beat365正版唯一网址
教师登录
学科建设 你的位置:首页学科建设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国防特色学科简介
发表于 2020-04-16 | 12624次阅读 | 作者 | 来源

一、概述

      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位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是国家国防科工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以及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在国防领域主要从事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以及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活动。学校地处国家重点三线建设城市---绵阳市,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一批从事核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董事单位,是中国核学会会员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把西南科技大学的发展列入“中国(绵阳)科技城2011-2015发展及2020年远景规划”,大力支持西南科技大学建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成中国(绵阳)科技城、四川与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智力与技术支撑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结合西南科技大学学科发展规划和已有的学科基础和特色,2016年完成了5个国防特色学科申报工作。根据《国防科工局关于公布“十三五”首批国防特色学科方向布局名单的通知》以及《国防科工局关于公布“十三五”第二批国防特色学科方向布局名单的通知》,学校5个学科方向获批成为国防科工局认定的“十三五”首批国防特色学科方向。

二、学科名称、所属一级学科领域、涵盖学科重点、发展历史

1、学科名称与涵盖学科重点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为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西南科技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主要涵盖先进传感与检测、智能仪表及自动化装置两个学科重点。

2、学科发展历史及现状

      西南科技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学科始于1978年设立的原四川建材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98年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该专业调整为宽口径的自动化专业,我校自动化专业2006年入选四川省首批特色专业,2008年入选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在巩固本科专业建设的同时,学科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1998年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控制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开始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招收博士研究生并独立培养,2011年和2013年分别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成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8年成为四川省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2011年列入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优势学科建设项目。

      已建成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信息技术专业孵化器,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智能电器与智能系统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教学省级示范中心、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及自动化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6000平方米,拥有万元以上科研仪器试验设备约1500台套,总价值约6800万元。

三、本学科服务国防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研制的贡献

      本学科面向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研制的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发展与研究中心、西南自动化研究所、长虹电子集团、九洲电子集团等国防科工单位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形成了先进传感与检测、智能仪表及自动化装置等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践行了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

1、先进传感与检测研究

      采用太赫兹光谱技术获取有机大分子(含炸药、毒品等危险品)的折射率、吸收系数等丰富的光谱和结构信息,对炸药进行无损、非电离和高灵敏度的光谱测量,在材料分析、安全检测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针对航空锂电池的健康管理,开展了弱信号检测、抗干扰处理、控制策略和健康管理的方法与技术研究,形成了以机载蓄电池为核心的自动化检测技术,研究成果已在武汉凌云科技、中航工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得到应用。针对微小型机电系统性能对加工尺寸误差比较敏感的特点,将稳健设计方法用于关键尺寸的优化,基于参数拟合的方法实现系统模型的简化,并实现系了统性能仿真分析过程的自动化。针对核环境监测与场景重建问题,研究辐射、高温、真空等恶劣环境下图像增强、降噪与校正算法和基于图像序列的场景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了具有核辐射剂量率信息的增强现实三维可视化场景,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核反应堆退役工程。针对国家某重大工程的需求,承担“强激光光学元件表面疵病检测技术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研究了强激光条件下光学元件多波长损伤特性、疵病形成机理及其对光束传输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光学元件质量模型,将双目立体视觉、三维精密运动控制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突破了多姿态大尺寸光学元件面形、亚微米疵病的在线检测、晶体最佳匹配角检测和探测设备自动瞄准微小测试目标的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2、智能仪表及自动化装置研究

      1991年建立校级工程机械机器人化实验室,开展移动式大型混凝土拌合、运送与管理集散式控制的教学与科研;与西南自动化所共建国家863课题智能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并建成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开展辐射环境机器人技术与装置研究,并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的支持下建立了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在辐射检测技术与装置方面,研究了α、β、γ、中子射线低本底检测及其能谱分析的核环境状态信号采集、处理、表示和识别方法,研制的钚部件属性测量装置已投入生产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溶液的远程分装控制,解决了核辐射环境下高精度流量控制和多机电部件在线精确定位问题,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专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开展了核辐射环境安全综合监测技术、大批量人群核辐射体内污染快速检查和放射性污染监测预警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相关企业提供了环境安全评估及监测预警技术支撑,为三处核基地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提供了重大工程选址、避让搬迁指导,由此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项目新增利润约1.48亿元,获得2013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特殊环境机器人作业技术领域,开展核环境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及作业控制技术研究,自主研制了适合高危辐射环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及核设施退役与去污等应用需求的机器人系统,2009年成功处置了河南杞县和广州番禺钴-60卡源重大辐射危急事故,受到国家环保部和广州市委的表彰。依托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以风洞等超常条件下机电装置为对象,结合高速总线技术与同步触发动态采集技术,有效解决了风洞测控系统中多通道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及信息处理智能化问题,采用多端口单元等效电路建模方法,解决了节流器阵列气膜分布计算的实时性难题,实现了气浮支撑重载高速移动带的高可靠自动纠偏控制,成果已成功用于亚洲最大低速风洞的测控系统及风洞汽车地面效应试验装置。

3、国防领域人才培养

      本学科为国防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毕业生代表卢广山1983年毕业于本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现任中国一航机载产业部部长,兼任中航航空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主持飞豹、歼十等多项型号武器火控系统和光电系统研制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被评为“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高级管理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中航总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近五年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毕业生2人,向国防领域输送毕业生41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63820部队(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联合培养控制工程专业在职工程硕士30人。

四、师资队伍情况

      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电子设计与创新)、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核安保与核取证)、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个(光电检测技术)。现有教师35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26人、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博士生导师6人。

五、2018年科研情况

1、承担科研项目情况(重点体现国防类项目)

      2018年,本学科共承担科研项目6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9项;地市级项目及横向项目44项,立项经费2842万,到账科研经费2216万。

2、科研产出情况(论文、获奖与专利)

      2108年,该学科领域发表相关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EI收录5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8项。专利转让1项,转让金额3万元。在成果鉴定方面,2018年,该学科领域“放射性沾染监管的智能化技术与系列装置”、“智能化电力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均被鉴定为国际领先。

版权所有 beat365正版唯一网址 - Apple App Store | 地址:西南科技大学东6B | 邮编:621000 | 蜀ICP备130120190号